濰建發〔2010〕5號
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關于印發《2010年全市建筑業 工作要點》的通知
各縣市區、市屬各開發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,局屬各單位,機關各科室: 現將《2010年全市建筑業工作要點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本地、本單位實際,認真貫徹執行,創造性地開展工作,努力實現建筑業工作又好又快發展。
二O一O年三月三十一日
2010年全市建筑業工作要點
2010年是“十一五”規劃的結局之年,是加快推進我市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強市轉化的起步之年,也是啟動“十二五”規劃承前啟后的重要節點。今年全市建筑業工作總的要求是:認真貫徹落實市委、市政府“一三六四一”戰略部署,按照全省建筑業暨工程建設工作會議要求,搶抓發展機遇,強化市場監管,提高工程質量,實現安全生產,抓好科技進步,加大對外開發,提升行業素質,壯大產業實力,確保行業穩定,推動我市建筑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,保持我市建筑業在全省的先進位次。 2010年全市建筑業的任務目標: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80億元,利稅32億元,分別增長26.3%和28%,各項指標力爭位列全省前四位;完成施工面積4800萬平方米,竣工面積2400萬平方米;收繳養老保障金2.3億元,實現收繳與企業職工保險的全覆蓋;爭創泰山杯10個(含裝飾裝修3個),鳶都杯16個(含裝飾裝修4個);“質量誠信、用戶滿意”工程120個,優質結構工程45個,省級安全文明工地30個。職工萬人因工死亡率控制在0.5以內,杜絕較大以上安全事故;新建節能建筑1000萬平方米,新型墻材應用比例達到98%。 在工作把握上,緊緊圍繞推進建筑強市戰略,著力強化“轉方式、調結構、促增長、惠民生”的工作理念,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。 一、規范建筑市場秩序,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(一)規范外地入濰企業管理和承發包行為。完善外地入濰企業管理制度,嚴格控制資質低、實力弱、信譽差的企業入濰。探索實行質量安全與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。加大外地入濰企業考核力度,對于發生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、惡意拖欠民工工資的堅決清出濰坊市場。探索實行將專業承包、勞務分包活動納入有形建筑市場進行公開交易,嚴禁場外私下交易,將黑包工頭清出建筑市場。強化有形市場、無形市場兩場聯動,實行屬地化、動態化和全過程監管。加快建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,構筑建筑市場監管長效機制。 (二)完善標準定額管理。強化工程建設計價依據管理,組織開展強制性標準專項檢查,重點加強對政府投資工程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。 (三)不斷提升勘查設計水平。進一步提升勘查設計行業管理水平,整頓規范勘查設計市場秩序,著力提高工程勘查設計質量,鼓勵企業爭優、創優,打造“精品設計”品牌。 (四)創新規范招投標監管和交易服務方式。前置建設單位項目招標方案申請,把專業分包工程、規范開標現場公證管理等納入招投標監管。年內啟用網上招投標管理系統,逐步推行計算機輔助評標和網上異地評標。規范工程合同備案行為,將合同簽訂統一納入交易中心進行。建立投標保證金集中管理制度,不斷規范投標保證金收繳。 (五)強化中介機構管理。嚴格落實監理企業安全生產責任,規范監理人員從業行為。加強對招標代理、造價咨詢中介機構的監管。 二、切實抓好質量安全,筑牢產業發展生命線 (六)全面加強工程質量管理。創新工程質量監管方式,加強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環節的統籌監管。全面推行“差異化”管理,突出抓好村鎮、住宅和大型公建等重點領域的質量監管。完善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,提高各類商品住房、保障性住宅的工程質量。以行業協會為支撐,積極爭創魯班獎、國家優質工程獎、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,開展好“泰山杯”獎、“鳶都杯”獎、“質量誠信、用戶滿意”工程、雙優工程等的創建活動。完善檢測機構登記備案制度,進一步規范檢測市場管理。加大對工程質量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,繼續開展好質量投訴處理活動。 (七)嚴格落實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監管。全面落實建設、施工、監理等市場主體安全生產責任,強化安全生產許可證動態管理。繼續完善質量安全“網格化”監管制度,重點抓好大型公用建筑、學校周邊、人員密集場所、“城中村”改造等項目的安全監管。對起重機械、承重支架搭設、高處作業、基坑及管溝施工、防火等重點部位,要全過程密切監控,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。加強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的監管,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有效保障。 (八)強化施工現場綜合管理。在積極創建文明工地的基礎上,探索創評“星級文明工地”,打造臨時設施標準化、安全防護規范化、現場管理人性化和硬化、綠化、亮化、美化的新型施工現場。 三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,促進全市建筑業轉型升級 (九)拓寬建筑業發展渠道。樹立“大企業、大市場”發展觀念,突破以房屋建筑施工為主的局限,積極開拓潛在市場,加快形成傳統與新興、高端與低端、主營與兼營多業并舉、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。大力發展建筑幕墻、裝修裝飾、鋼結構、消防、建筑智能化、環保工程等潛力較大的專業企業。 (十)加強建筑業動態管理。按照“扶高扶專扶優扶強”的原則,有計劃地發展專業企業,大力發展勞務企業,扶持發展一批經營特色明、科技含量高、市場前景闊的專業企業。力爭使全行業總承包、專業分包、勞務分包企業比例達到3:3:4。鼓勵引導大型有實力的企業走科研、設計、施工一體化和投資、開發、施工一體化的路子。加大對特級企業培植力度,力爭兩年內破題。 四、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 (十一)積極擴展外埠建筑市場。把握國家、省投資方向和重點,搶抓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四川災后重建的機遇,支持企業進軍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市場。引導有實力、有資質的企業采取“借船出?!?、“勞務輸出”等形式,加大對東南亞、中東等傳統市場和非洲、中南美洲等境外市場的開拓力度。 (十二)加大外出政策扶持和服務保障力度。積極幫助外出施工企業申請對外工程承包資格和經營權。強化項目信息咨詢服務,為我市建筑企業提供及時可靠的境內外項目信息。大力扶持外出施工企業,幫助企業解決市場開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。對外出施工企業在資質升級、隊伍培訓和工程評優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。 五、著力推進建筑節能,加快低碳社會建設 (十三)繼續抓好建筑節能工作。新增節能建筑1000萬平方米,完成25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。加快節能產業的培植壯大,推廣應用LED照明、地源熱泵、太陽能光伏發電、建筑垃圾制磚等節能技術和產品。嚴把施工圖審查、施工許可、節能監督和檢測認定四個關口,確保節能標準100%落實到位。力爭申辦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。 (十四)強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。推廣應用太陽能、地熱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,全市新、改、擴建12層及以下住宅和集中供熱公共建筑,強制推廣太陽能光熱系統。在城市保障性住房和農房建設改造中,要因地制宜,科學選用可再生能源。 (十五)加快推進低碳示范社區建設。按照《低碳示范社區建設指導意見》要求,推行“6+X”體系,即強制使用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、墻體保溫材料及節能門窗、供熱分戶計量裝置、節能照明產品、地源熱泵和綠地系統6個必選項目,積極推廣應用沼氣、雨水收集、中水利用、LED照明、新型墻體圍護結構、光伏發電、智能新風系統、垃圾無害化處理等自選項目。下一步,要加強建設過程中的監管,積極培育符合條件要求的示范社區,通過低碳社區建設引領低碳社會發展。 六、完善保障機制,著力維護行業和諧穩定 (十六)加強建筑企業養老保障金代收撥付管理。盡快出臺加強養老保障金管理的辦法,健全由招標、質監、安監、審批等共同參與的代收控制體系,在施工許可、招標投標、竣工備案等各環節全程把關,努力提高代收率。抓好勞保金的上解、撥付、補貼和使用,嚴格收支兩條線,做到上解及時足額,撥付補貼符合規定。探索擴大建筑行業參保覆蓋面,將勞務隊伍、農民工一并納入參保范圍。 (十七)切實做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工作。對新開項目在招標投標、施工許可、竣工驗收、工程備案等環節嚴格把關,從源頭上堵住拖欠漏洞。大力發展成建制勞務隊伍,加快勞務基地建設。健全清欠工作長效機制,嚴格落實施工現場維權公示制度和勞務工資支付月報制度,有效防范農民工工資拖欠行為的發生。 七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,提升建筑行業核心競爭力 (十八)不斷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。鼓勵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專有技術。支持骨干企業建立企業技術和研發中心,增強建筑企業自主創新能力。重點推廣資源節約、生態環保、節能節地節水新型墻材、可再生循環利用新型建材和先進適用的裝修成套技術。努力推行綠色施工,加強商品砼的市場監管,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。著力提高裝飾工業化水平和裝飾產品的綜合品質,加快裝飾裝修工廠化進程,加大綠色裝修覆蓋率。 八、創新行業管理,為建筑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。 (十九)加強人才培養。建立健全市場化選拔用人機制,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。抓好關鍵崗位、特殊工種從業人員培訓,做好建筑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,提高關鍵崗位和一線人員的業務素質。加大農民工培訓力度,切實增強農民工操作技能,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。 (二十)加強黨風廉政和作風建設。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,在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、監督力度,防止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發生,做到警鐘長鳴、常抓不懈。繼續實施一線工作法,到第一線去真抓實干,抓項目、抓現場,抓實事、抓細節,點對點抓工作落實。要加快工作節奏,快事快辦、立說立行,以快制勝、以快爭先,以雷厲風行的效率推進各項工作落實。
主題詞:建筑業 工作要點 通知 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 2010年3月31日印發
|